
近来跟媒体朋友在一起交流,大家无不对十八大以来各级纪委宣传工作的脱胎换骨印象深刻。“过去纪委走‘神秘路线’,谁想从纪委挖点‘料’八成要吃‘闭门羹’。”一位同行感慨道,“而如今想了解反腐败进展到哪一步了,只需鼠标一点很多信息就一目了然。”
一向“高深莫测”的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层层卸下“神秘”的面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始终保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反腐败高压态势,与打“虎”拍“蝇”的节奏相呼应,信息公开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新闻发言人频频亮相发声,新媒体平台如火如荼,充分彰显了我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自信和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的诚意。
1 与媒体同频共振,打造纪委的“扩音器”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是传递者更是解读者。只有重视与媒体的合作关系,注重疏而非堵,才能确保发出的声音没有走调、跑偏。因此,抓住纪检监察工作和媒体的结合点,与媒体同频共振至关重要。
纪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官方和媒体的互动搭建了平台。早在2012年9月起,广州市纪委就率先于每个月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由时任广州市纪委新闻发言人的梅河清向媒体和公众释疑解惑,面对涉及反腐败工作的诸多热点话题,适时恰当地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针对当前纪检系统仍有不少地方和领导不习惯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患上了“恐媒症”,广东省纪委宣传部部长梅河清开出了药方:“这种把媒体‘妖魔化’的心态反映了我们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和媒体打交道过程中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我们和媒体不是敌我,而是合作伙伴。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卑躬屈膝,只要平等相待,就能形成良性互动。”
梅河清还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广州市纪委曾经查处了一名副区长,按照规定即将通报。当时正值高考,这名副区长的家属担心通报将会影响子女的备考状态。因此在发布会上,当有记者询问该区长的情况时,我据实回答:确实在接受调查,但是考虑到青年学生的前途,建议各位记者暂时不要公开。事后所有的记者都没有报道该案件。不需回避和遮掩,只要以真诚反馈,我们的记者都会理解。”
透过新闻发言人这一纪委宣传工作的剪影,我们看到了纪委宣传理念由倒逼应对到主动发布的转变。纪检监察机关有丰富的素材,媒体有捕捉新闻热点的敏锐嗅觉和熟稔传播规律的能力,通过沟通协作机制各取所长,强强联合就能碰出精彩的火花。
“经常跑纪委系统的主要记者,我们会定期邀请他们一起策划选题。”重庆市纪委宣传部部长黎延奎介绍,“我们想传达的、媒体关注的、老百姓需要的通过职业记者的专业视角表现出来,效果事半功倍。比如由我们发起的‘党风廉政看巴渝’集中采写活动,原定两个月结束,但是很多媒体都不愿意停,甚至将其变成常设栏目。因为我们提供的都是‘干货’,媒体的积极性就一下子上来了。”
2 主动设置议程,我的媒体我做主
2013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及时发布反腐信息,释放权威声音,从一面世便成为舆论场关注的焦点。中央纪委的实践经验为地方纪委打开思路、灵活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些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从开通微博到试水微信,“清风中原”就是河南省纪委宣传工作融合“互联网+”精神的成果。河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付静跟记者分享了“清风中原”的工作经验:“通过建立媒体联席会议制度,我们收集党员和群众乐于参与的选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订制微博微信内容。我们还将媒体纳入新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由我们拍板定题、终审把关,媒体撰稿,确保了平台发出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
如果说以河南省为代表的“重量级”选手实现了规模效应,而轻装上阵的海南省则出奇制胜。最近一段时间,“海莲君”在琼州大地很火。打开“海南廉政”微信公众号,小伙伴“海莲君”的身影无处不在,教你认红线、带你读懂政策、替你跑现场、节点为你打预防针……丰富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
“人格化的传播方式、邻家大姐的定位、端庄而大气的气场是我们创设‘海莲君’形象的出发点。”海南省纪委办公厅主任陆海鹰向记者讲述这个创意的由来,“微信的传播特点和一般媒体不一样。在微信平台上,读者会希望用一种‘轻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我们将内容用‘海莲君’这样的人格化形象来呈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有代入感、更乐于传播。‘海莲君’就是以一种最贴近的方式去传播纪检监察的声音。”
打破常规,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陆海鹰说:“今年2月14日的省纪委全会我们第一次尝试图文直播的形式,直播当天,一个小时最多有6000人观看。媒体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的直觉里,直播这个活儿应该是新闻媒体做的,没想到纪委也可以。”她认为,主动把最严肃的一次会通过直播展示给公众,就是用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践行“开门反腐”的真诚态度。
3 “开门反腐”踩着不变的步伐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不论腐败的主体、领域还是手段都在花样翻新。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难以打赢这场攻坚战。只有坚持“开门反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才是适应现实需求的最佳战略选择。
湖南省法学会廉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邓联繁教授认为,“开门反腐”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和认同感;有利于掌握反腐败斗争的话语权,消除谣言和杂音;增强纪检监察干部依纪依法尽职履责的压力与动力,打造一支过得硬的反腐铁军。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传播注入了新生力量,宣传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搭乘新媒体的快车,24小时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正在成为现实。
无论是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是独领风骚的新媒体,都以各自的特色承载着传递反腐好声音的使命。无论是振聋发聩的警示,还是温声细语的告诫,宣传工作的职责始终是服务于反腐败大局,为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凝聚共识。
“新闻发布越主动,我们的应对就显得更从容更潇洒。”黎延奎对此有深刻体会,“当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民众的耐受力也会提升,从而避免了舆论场对某个话题的过度聚焦和关注。这客观上为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健康环境。”
期待“华丽变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舆论宣传工作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包容心态,踩着不变的步伐,让反腐好声音传递得更远,为惩腐肃贪捷报频传呐喊助威。(记者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