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华为研发的一款5G终端设备,可以将5G信号转换成普通网络信号,供电脑等设备使用。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同时对《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进行修订,增设“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业务子类。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比业界此前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半年。
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等特点,被公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各国努力争抢的技术制高点。
早在2013年,我国就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由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和产品测试验证,共同制定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
“5G支撑应用场景由移动互联网向移动物联网拓展,将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将加速许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用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有力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此前,业界普遍认为2019年是“预商用年”,而2020年才是“商用元年”。此次比预期提前发放5G商用牌照,表明5G技术和产品已日趋成熟,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多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通信标准组织、网络建设和产业推动,同时也吸纳了全球的智慧。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已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龚达宁接受媒体采访说,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被纳入国际电信联盟的5G定义,华为等国内企业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共28家企业声明了5G标准必要专利,中国企业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其中,作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决方案的通信企业,华为目前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了46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居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广电此次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广电副总经理曾庆军表示,全国广电行业将建设汇集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和物联网服务的高起点高技术的5G网络,为用户带来智慧广电服务和智慧城市服务。
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透露,今年中国移动将在40个城市实现5G覆盖,并陆续向公众放号。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有望达到10.6万亿元,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姜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