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教育 > 廉政先锋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宗祠里的家训和家风

发布时间:2017-02-28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过年回到千里之外的安徽省无为县老家,大年初一清早,父亲和我就一起奔赴十多里外的钱氏宗祠——怀德堂。穿过几个村落,再越过一片山林,远远地看见几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外锣鼓喧天,人群熙来攘往,这便到了方圆几十里内钱姓族人一年一度最盛大欢愉的时刻了。每年这个时候大家从各地赶回故里,祭祀后唐时期吴越王钱镠和迁居无为县的濡须公两位先祖。

  和钱氏家族其他人一起经历了击鼓撞钟、诵家训等仪式后,我置身于钱氏宗祠,看着宗祠回廊内壁墙上石刻的《钱氏家训》,百感交集。钱镠修身治家严谨,在任吴越国王时治国有方、保境安民,兴渔桑、修海塘、使当时吴越之地岁熟丰稔,百业兴旺。《钱氏家训》,则是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滋养了一辈又一辈的钱氏后人。如告诫个人正心律己:“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提倡家庭敦厚勤俭:“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倡导服务社会:“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救灾周急,排难解纷”;对国家,蕴含着“化国为家”的家国情怀,如“执法如山,守身如玉”“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些家训,谆谆教诲子孙怀德自重、清廉自守,不做蝇营狗苟的“小我”,而要做利国利民的“大我”,所以钱氏后人家风谨严、克勤克俭、崇文尊教,代有人才涌现。

  先祖濡须公500多年前从浙江临安迁徙至安徽无为县,繁衍至今的数万钱氏后人谨遵家训,一直保持着忠厚勤劳、敬学重才、孝悌忠信、爱家爱国的家风与传统,深受县人敬重。家训中有一句“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氏子孙至今不曾违背。在我们村子里,家风传承重点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恢复高考后几乎每家每户钱姓子女都能考上大学,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外出打拼的钱姓族人也牢记“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的祖训,出则诚以待人、入则扶助乡里,钱姓生意人踊跃捐款,用在外辛苦挣得的血汗钱募集成立了“怀德”助学基金,资助县里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不图回报。

  好的家训家风润物无声,它无形地框塑着人的言行举止,随着时间的流逝,足以影响一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钱氏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家庭。早在我年幼时,父亲便带我背诵家训,教我如何忠厚立身处事,如何对家庭、社会担起责任。如今我已年过而立,对《钱氏家训》每词每句早已烂熟于心,细细品味,更觉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更不必说先祖钱镠那句流传千古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深含的夫妻相亲相敬之意,是父母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精神引领,也是我去年新婚时父母对我和妻子的殷切期许。《钱氏家训》不仅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我的小家庭中,《钱氏家训》的理念也已植入心灵、融入行动。新婚后,我常年出差在外,与妻子聚少离多,心中时有牵挂和歉疚,可妻子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常劝慰我安心做好手头事,用家训里的话提醒我“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她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通情达理、无怨无悔,确确实实称得上是一个“贤内助、廉内助”。

  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而长盛不衰的优良传统,国由千千万万的小家组成,家风好了,民风、政风、社会风气必正,诚信缺失、贪腐贿渎必无容身之地。一个人相当于一棵树,一个家庭就是几棵树。通过家庭的带动,能够影响周边的家庭,形成“森林”,引领一个大气候,从而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新风尚。通过良好家训、家风的传承,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崇德向善,每个家庭都健康而有活力,整个国家必定是生气勃勃,方能为中华民族振兴之梦奠定坚实之基。

  (钱扬帆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