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教育 > 廉政先锋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朱熹的廉政爱民之道

发布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府婺源(今属江西)人,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对于如何创建清明的政治环境,实现儒家的治道理想,不仅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更在行动中作出诠释。他的廉政爱民思想在当前仍然有现实意义。

  爱民亲民,宽严相济。朱熹爱民亲民,心系百姓疾苦。他认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他在担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期间,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他一方面向朝廷提出救灾建议,一方面招引各地粮商到灾区做米粮生意,并减免税收。他轻车简从,微服私访,掌握民生疾苦,出台减税赋举措,得到百姓的爱戴。朱熹深谙“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他对百姓“临民以宽”,对官吏却是严格管理。他提出:“救弊之道,在今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认为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严格吏治,严肃法纪。

  公私分明,严格自律。朱熹要求做官要知晓廉耻,不与贪腐者为伍。同时要求为官要明白公私之别,凡是以“公”为准,“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显然,“公”是以天理为准则的处世态度,“私”则是仅凭一己之私心待人接物。而“义”为天理之所宜,“义”便是“公”;“利”为人欲之所系,“利”便是“私”。朱熹强调要注重个人品行修养。“斯民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朱熹主张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才有可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曾说过:“士人先要识个廉退之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若寡廉鲜耻,虽能文要何用。某虽不肖,深为诸君耻之。”朱熹言行一致,有一次他路过女婿家,其女贫寒,以葱汤麦饭招待。当女儿为淡饭粗茶待父而不安时,朱熹却写下“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朱熹这种心系贫苦百姓,甘于艰苦恬淡的心态,是其廉洁自律的一种写照。

  公正为官,勤政廉洁。朱熹年少时就流露出清廉之志,他19岁得中进士之后,回徽州婺源故里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一天,他行至故乡东门桥头,见一水池石罅间淙淙涌出凉洌甘醇的泉水,顿生思悟,为官当像这泓泉水。“颠簸不失志,贫贱亦清廉”,这句话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朱熹强调做官要做到公,他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名扬海内外,除了他的学识渊博外,还缘于他6次弹劾台州知府唐仲友。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亲家,朱熹的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之职又是王淮推荐的。面对大义与私情,朱熹选择了前者,其公正为官之心可见一斑。

  忠孝廉节,重义轻利。从朱熹的《朱子家训》里要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到“临财欲取勿苟,见利欲其勿争”,再到为岳麓书院亲笔题词“忠孝廉节”,都表明朱熹为人处世的清廉观。关于“贪”,朱熹指出“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道明了贪欲害人的深刻道理。他认为戒除贪欲是个人成就良善之德的基础。朱熹传承了儒家学说中的“富贵有道”思想,奉行“非道弗取”的生活理念。纵观朱熹的一生,并非没有步入高官厚禄行列的机会,只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屡屡辞官,心甘情愿地固守清贫。这从“歇马庄让田”这件事可以佐证,也反映了朱熹重义轻利的品格。

  朱熹,作为一个宋明道学的大儒,在廉政爱民方面的许多思想和主张,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建设,端正社会风气,仍有启迪借鉴作用。(查旭)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