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清明静思

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380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余年。清明节之所以能沿袭至今,笔者以为,一方面,该节气进入我国历法,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另一方面,清明节又是我国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第二点尤为重要,其通过节气民俗方式承载孝道。可以说,清明是追忆先贤、传承家风的节日。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在清明节时,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点:

  一是静思孝道。在民俗中,清明节前后,人们祭奠、缅怀、追思故去的亲人,为故去的亲人尽孝。孝的基本含义就是事亲,而事亲包含“事生”,亲人在世时侍奉生活起居等;“事死”,对已故亲人的祭奠和追思。前者主要着眼于养育之恩的回报,后者主要着眼于慎终追远,是前者的延续,又是对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在德方面的要求。“事生”包含着许多具体复杂的内容,又往往与个人经济环境、社会地位等相关,因此“事生”的效果不一而足。“事生”是亲人看得到摸得着的切身感受,因而人们更看重“事生”。俗语中有“子欲养而亲不待”、“养子才晓父母恩”等说法,所以要反思当下,是否力所能及地尽了孝道,是否尽孝太晚。

  二是静思励志。现在清明节不仅祭奠亲人、故祖,还缅怀烈士。先人故祖先烈们或修身齐家、或开荒辟草、或建功立业、或以身殉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模范。对照先人先烈,可反思自己是否够勤奋,是否能自立、是否够勇敢、是否更忠诚、是否积极上进、是否敬业报国等等,勉励自己奋勇向前。

  三是静思文明。国家提倡低碳、环保、文明的祭奠方式。民俗中通常有烧纸、烧香、挂青等方式直接到墓前、陵园祭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防火、交通等安全问题。现在提倡电子祭奠,近年中央文明办每年都组织“未成年人网上祭英烈”活动,千千万万未成年人通过网上签名寄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达到了既环保又接受教育的目的。俗话说心诚则灵,笔者以为,心香一瓣能敬佛,我们可以在家里摆上已故亲人的照片,或者以祭文、回忆录等方式寄托哀思,尽力减少开支,减轻环保压力。

  好传统要永世承续,美德要从小处养成。时代在进步,借清明节反思,每个人都前进一小步,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会前进一大步。(蔡永庆)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