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云峰 通讯员 申雨霏)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纪委监委梳理了611份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通信基站合同后发现,农村通信基站用地租赁乱象丛生,权属不明、合同混乱,部分人员存在较大廉政风险。
“比如这份合同中,村委会与中介公司签订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合同额为20万元,中介公司转手与运营商签订的合同额为49.66万元,农村集体资产收入一下子损失了将近30万元。”该区纪委监委干部告诉记者。
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鲍雷介绍,该区现有通信基站2740个,2020年计划进行5G改造站址1000个,约50%的基站将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选址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不容小觑,必须加大对这方面情况的监督。
“各镇政府、村委会要严格履行责任,采用划定土地租赁区域指导价方式避免合同金额过大,对新建和改造的通信基站实地核查、全面摸排。”根据梳理发现的问题,海淀区纪委监委及时向相关单位下发工作建议书。
温泉镇纪委通过召开会议、抽查合同、实地调研等方式摸清全镇通信基站底数,发现某村通信基站权属不明,且未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签订合同。镇纪委随即对该线索进行处置,展开谈话函询,督促村委会全面整改,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在镇纪委的督促下,该镇出台《温泉镇关于建立集体房屋、土地租赁定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温泉镇农村通信基站管理规范》,确保集体土地租用规范。
苏家坨镇纪委联合镇农经站采用一一对点查证、翻阅合同细节、查看记账凭证等方式,对通信基站类相关合同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逐项分析问题,寻找薄弱环节,确定监督重点。针对涉及征占集体土地建设通信基站的行政村,组织12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体约谈,并要求镇农经站协助各村加强对涉及征占集体土地租用合同的审核把关。
海淀区纪委监委通过约谈提醒、警示教育等方式让相关人员明确职责、提高认识,严肃查处签订虚假合同、阴阳合同等贪占、截留、私分租金等问题,对职能部门在规范农村土地房屋管理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以及相关人员借助中介公司违纪违法获取利益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