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在放学路上将一个走不动了的孩子背在背篓里,领着其他孩子一起回家(2013年2月26日摄);右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余启贵老师在给学生上课(2020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7年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当地人每天早晚总能看到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余启贵背着背篓,领着一群孩子行走在山间崎岖小路上。背篓里有时候装满了孩子们的书包,有时候索性装着一个走不动了的孩子。余启贵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篓老师”。
如今,“背篓老师”变身“汽车老师”。近年来,龙胜县在脱贫攻坚中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和乡村学校硬件建设,翁江小学2016年修通了水泥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余启贵买了小汽车,把当年的背篓丢下,每天开着小汽车把同路的学生带上一起去学校。
学校通了水泥路,背篓变成了汽车,以前从家里到学校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但对余启贵而言,他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没有变,他继续坚守在山里的三尺讲台,为孩子们撑起绚烂梦想的蓝天。
在全国各地,像余启贵这样在大山里辛勤耕耘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带他们长学识、增阅历,成为教育扶贫坚定的践行者。他们犹如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漫漫求学路。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走向广阔天地的机会,就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拔掉“穷根”。(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