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已经齐了,土地纠纷也协调好了,你们厂搬迁的事很快就能启动了。”“五一”节后一上班,重庆市金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向华便接到綦江区东部新城管委会工作人员的来电。“惊喜”来得太突然,他竟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金星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老字号食品加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城市规划要求,欲搬迁至该区食品工业园区,为此他们已经忙活了大半年。“我经常得往东部新城管委会跑,到各个部门去办事。”张向华说,“之前一度进展缓慢,可最近服务态度更好了,办事效率更高了。”
不仅仅张向华有这样的感受,许多常来管委会办事的群众也都反映手续和流程更简便了,“一两个月前可不是这样”。
“刚到任的时候,我也觉得这里的干部职工缺乏工作热情,做事畏首畏尾,干事劲头不足……”回想起单位过去的状况,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龚锐就一脸无奈。
巨大转变源自3月的一次通报。
去年底,綦江区纪委监委接到一条关于“东部新城管委会在施工单位未开具发票的情况下支付了工程款”的问题线索,先后找该单位多名干部了解核实情况。经查实,该单位确有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问题,但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相关办事人员也未从中谋取私利。但在这过程中,该单位部分职工因多次被找去谈话,有的担心被问责,有的心里觉得委屈,还有的产生了“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想法。
“不是我们不想做事,而是不敢做,做了事情非但不讨好,甚至可能挨处分。就拿农民工工资的事来说,程序上确实欠考虑,但出发点是好的……”在一次座谈会上,一名干部道出了委屈。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该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专门做了研究,认为应该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综合研判情形,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于是,该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唐鹏程带队来到管委会,面对面向该单位的干部们讲清事情经过、反馈核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唐鹏程表示:“只要是为了全区发展大局,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秉持公心办事,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入情入理的一席话,不仅说清了纪法和规矩,也打消了干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想。
“这既是一堂纪法教育课,更是一次干事动员会……”“感谢组织严管厚爱,我们今后一定更加努力。”通报会上,几位当事人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信任。
“不光是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提升,我们还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补齐制度上的短板。”龚锐介绍,那次通报会后,该管委会着眼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风险防控,认真分析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廉洁风险,完善了党工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财经管理及重大项目招投标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扎紧管人管事管权的制度笼子。(本报通讯员 黄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