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是华夏民族历代祖先繁衍生息的热土,数千年来炎黄子孙传承文化的家园。没有祖国,个人就犹如浮萍,只能四处流浪。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曾一度山河破碎,备受凌辱。国人深刻体会到家破人亡的惨痛,而发出“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哀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身将焉托?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是革命先烈舍生取义所开拓,是改革先驱筚路蓝缕所奠基,是时代先锋栉风沐雨所成就。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时代新人的肩上。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爱国、奉献的文明人格,这样才能志存高远,抵御各种卑劣、腐朽思想的侵蚀,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抵制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而带来的烦恼和空虚。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爱国奉献的高尚人格培养首先要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规律。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去热爱祖国、奉献人民?
爱国奉献的文明人格是中华传统忠孝仁义等美德的现代表达,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爱国精神一脉相承。培养爱国奉献的人格,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对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继承与弘扬,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只有在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行动中,才能实现人格升华,成就非凡人生。
[刘余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