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规划种植了哪些产业,如何增加贫困户收入?”3月4日,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来到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威宁县,深入板底乡监督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了解春耕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推进情况。
毕节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坚守职责定位,市县乡齐动,紧盯3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2个拟摘帽县区和摘帽县区有剩余贫困人口的行政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加强监督检查,从严查处问责,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赫章县纪委监委聚焦重点,成立6个督查组,采取线上和线下联动方式,精准开展监督检查。乡镇纪委围绕脱贫攻坚任务,深入一线,监督检查辖区内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及时纠偏,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老肖,今年准备种什么?乡村干部到你家来宣传种李子树的政策没有?”赫章县达依乡纪委书记王勇带队来到该乡沙坝社区沙坝组,与村民在田间地头交谈。该乡纪委通过对全乡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干部履职情况开展“专项体检”后,发现部分干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履职履责不力,导致部分农户对种植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不感兴趣。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乡纪委集体约谈提醒了11名干部,督促他们担当作为、主动履责,把春耕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实抓细。截至目前,该乡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从督查前的3216亩增加到8170余亩,很多群众愿意转为种植向日葵、蚕桑、蔬菜、板栗、高粱、脆红李等经济作物。
“问责是推动落实的有效手段。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和侵占挪用等问题,我们严格依规依纪依法查处。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一律快查快处。”毕节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累计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检查186次,发现扶贫领域问题27件,立案58件,党纪政务处分106人,问责23人。(本报通讯员 张勤)